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综合资讯 > 文章 当前位置: 综合资讯 > 文章

90后急救医生:我在封控区当“摆渡人”

时间:2022-05-10    点击: 次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 小 + 大

  不是在救援,就是在救援的路上;不把水放在车里,大概一天都喝不上一口。这就是刚智超的工作日常。

  1994年出生的刚智超,去年毕业后便进入朝阳区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担任急救医生。穿着“猴服”出任务,是他习以为常的事。初入急救行业,他已经历了多轮新冠疫情。

  北京此轮疫情已持续十余天,刚智超在霞光里急救工作站值守,负责社会面院前急救及封控区患者的抢救转运工作。这期间,一半以上的呼叫来自封控区。

接到转运封控区病人的任务后,朝阳120霞光里急救工作站急救车组人员迅速穿好防护服出发。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摄  接到转运封控区病人的任务后,朝阳120霞光里急救工作站急救车组人员迅速穿好防护服出发。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摄

  一半以上呼叫来自封控区 负责转运发热患者

  新京报:昨天接了哪些病例?

  刚智超:昨天上午接了两个日常任务,第一个患者头晕呕吐、周身疼痛,有糖尿病史和肾切除病史,送去了民航总医院;返程中接到第二个任务,是一个五岁的小男孩,在家里磕伤了后脑勺,我们大概一刻钟赶到现场,把孩子就近送到了儿研所。下午接到封控区的转运任务,将一位男性患者送去了东城的一家医院。还接了其他病例,一整天都在出任务。

  新京报:封控区的任务流程是怎样的?

  刚智超:接到封控区内的呼叫后,我们先跟社区及家属联系,进一步了解情况,明确医院接收后,我们会第一时间穿上防护服赶往现场。任务结束后,回洗消中心按程序进行洗消,等待下一趟任务。

  新京报:疫情期间转运的患者和日常有什么区别?

  刚智超:相较日常,疫情期间急危重症病人的比例增加了。封控区的任务量比较大,我们的任务一半以上都来自封控小区。比较多的情况是患者发热,他们和社区联系后,我们负责转运。一部分患者因发热感到紧张害怕,我们在救治的同时还要安慰他们,让他们情绪安定下来。也有一些患者需要做透析、产检、放化疗、复查等,我们尽力提供帮助。

120急救车组人员抵达封控区转运病人。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摄120急救车组人员抵达封控区转运病人。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摄

  中午基本吃不上饭 水放车里才能喝上

  新京报:你一天要转运多少病例?

  刚智超:白班4-5例,夜里6-8例。其中有封控区的,也有平常的。

  新京报:这个状态属于忙碌吗?

  刚智超:这是我们的日常,日常就是满负荷运转,一般是这一次任务刚完成,下一任务紧接着就来了。不同的是现在群众的需求增加了,以及出入封控区会有更多的防控要求,小区内的路线会更为复杂,同时我们也要做好个人防护、洗消,因此更要争分夺秒。为了应对任务量增加,很多同事夜以继日地工作。

  新京报:休息能保证吗?

  刚智超:很少有休息的时候,中午基本吃不上饭,经常要吃饭的时候,任务来了,就赶紧出发,下午三点吃上一口午饭是经常的事;水如果不放车里,基本就喝不上了。虽然比较紧张,但我们就是干这一行的,经过了疫情的历练,也已经习惯了。

  新京报:对你本人来说,疫情和非疫情,不同之处在哪里?

  刚智超:最大的不同就是要穿戴防护服,眼镜容易起雾,影响视线,有些检查会受影响,听诊器可能戴不上,以及需要搬抬的场合难度更大。但我们尽力克服,按照规范要求去做。

120急救车组人员抵达封控区转运病人。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摄120急救车组人员抵达封控区转运病人。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摄

  社区医务人员与救援中心配合更为顺畅

  新京报:你工作多久了?适应疫情期间的工作状态吗?

  刚智超:我是90后,2021年毕业,10月份参加工作,现在半年多了。我参加工作以来就一直参加日常城市运行任务和疫情专项转运任务,感觉穿“猴服”还是比较平常的事,熟练度也在增加,刚开始还要穿十分钟,现在五分钟就能完成,不过前辈们还要快很多。

  新京报:疫情期间,有哪些印象比较深的病例?

  刚智超:之前的疫情中,接过一位胸闷、胸痛的60岁男性病例,他有冠心病史,担心心脏有问题,我们立即赶赴现场,做了心电图等检查,并无大碍。当时患者是居家隔离状态,有点不理解,问我们为什么等了这么久才来。我能够理解他的心情,跟他做了解释和沟通,他最后也了解了情况,还对我们表达了感谢。

  还有一次,一位老太太前胸后背疼,她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史,我们听到患者描述后,怀疑心梗,很快赶到了小区,发现她就在门口等我们。检查后发现不是心脏问题,考虑是摔伤引发的疼痛,并不严重。有时在电话中判断病情轻重比较困难,现场确认患者没有危险时,心里还是很开心的。

  新京报:这几波疫情下来,你觉得哪些工作在优化?

  刚智超:我感觉每次疫情的变化还是很明显的,各部门的配合越来越紧密了,反应速度也越来越快。原来患者打电话到现场才能判断,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也能做好协助,帮我们争取了救治时间;道路交通管制、急救车引导,社区工作者的协调还是比较顺畅的。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能很快战胜疫情,回归正常的工作生活。

  新京报记者 戴轩 

关注北京新冠疫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责任编辑:张玉

上一篇:广州市白云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新增人和镇部分区域为封控区的通告

下一篇:北京近期累计400例本土感染者,居住地和详情一图汇总

工作人员 | 联系《中法网》 | 关于《中法网》
加入联动记者请联系zgfzb@foxmail.com  |   QQ:773977605【微信同号】  |  地址:www.cnlaw.wang  |  电话:010-86753333  |